粉丝网专为粉丝打造idol触手可及的平台

主页 > 电影 > 电影《坪石先生》首轮全国路演即将开启!

电影《坪石先生》首轮全国路演即将开启!

2025-07-31 10:32 粉丝网

  

 

  近日,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里,整个中国都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日军的飞机在天空中肆虐,投下的炸弹让城市变成一片废墟,乡村也未能幸免。百姓们流离失所,在恐惧与绝望中艰难求生,曾经繁华的街巷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悲伤的气息。而在粤北坪石的崎岖山野间,环境更是恶劣到了极点。这里群山连绵,山路陡峭得仿佛直插云霄,荆棘丛生的小道让人举步维艰。每到雨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山路瞬间变成泥泞的沼泽,一脚踩下去,深陷其中难以拔出。山间的雾气常年不散,像一层厚厚的纱幔,不仅遮挡了视线,更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压抑。偶尔,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如同惊雷般炸响,让人心惊肉跳,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从未远去,死亡可能就在下一秒降临。​

  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一群怀抱知识救国之志的先生们,毅然选择了坚守。他们中有的原本在大城市的知名学府任教,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但当战争爆发,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舒适的环境,带着书籍和教具,辗转来到这偏远的山野。他们的衣衫早已在奔波中变得破旧不堪,补丁摞着补丁,却依然整洁。由于物资匮乏,食物更是奢侈品,常常一整天只能靠着几个硬邦邦的红薯充饥,饥饿感如影随形,可他们从未有过怨言。他们的住所简陋得让人不忍直视,有的是在山壁上凿出的一个小山洞,洞内潮湿阴冷,石壁上不时有水滴落下,在地上积成一个个小水洼;有的是村民废弃的茅草屋,屋顶的茅草早已稀疏,每逢下雨,屋内便到处漏雨,他们只能用盆盆罐罐接着,叮叮当当的声响伴随着他们度过一个个难眠的夜晚。​

  但即便如此,他们眼中的光芒从未熄灭。白天,天刚蒙蒙亮,先生们就会小心翼翼地走出住所,四处观察,确定安全后,便招呼着孩子们来到事先选好的隐蔽角落。那可能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浓密的树叶能很好地遮挡阳光和可能被发现的身影;也可能是一处凹陷的山坳,周围的灌木丛成为天然的屏障。他们用一块从废墟中捡来的粗糙木板当作黑板,木板上还残留着弹痕,却被先生们擦拭得干干净净。用烧焦的树枝当作炭笔,在黑板上写下工整的字迹,每一个笔画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却依然睁着求知的大眼睛,认真地听着先生们讲课。先生们从《论语》《孟子》中的经典名句讲起,教导孩子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又讲解数学公式、物理定律,让孩子们了解科学的奥秘。他们常常因为长时间讲课而口干舌燥,声音沙哑,却依然坚持着,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孩子们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复兴的力量。​

  夜晚,当万籁俱寂,山野间只有虫鸣和风声时,先生们又会点燃那盏用墨水瓶改装的油灯。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照亮了他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他们小心翼翼地从包裹里拿出用油纸层层包裹的古籍,这些古籍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战火中抢救出来的,每一页都承载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他们仔细地整理着古籍,修补着破损的页面,在油灯下写下注解和感悟。有时,他们还会奋笔疾书,写下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期盼,对国家未来的畅想。油灯的油耗尽了,他们就借着月光继续工作,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

  他们就像黑暗中的灯塔,默默守护着中华文脉的点点星火。这星火或许微弱,如同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被熄灭,但在先生们的守护下,它却顽强地燃烧着,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星火是孔子周游列国传播的仁爱思想,是屈原上下而求索的爱国情怀,是李白、杜甫笔下的壮丽诗篇,是祖冲之、张衡探索的科学真理。它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奋勇前行。​

  电影《坪石先生》正是这段历史的深情回望。它用细腻的镜头,将先生们在那段艰难岁月里的坚守与付出一一展现。镜头下,先生们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跋涉,背着沉重的书籍和教具,汗水浸湿了衣衫;镜头下,先生们在昏暗的油灯下专注地整理古籍,眼神中充满了对文明的敬畏;镜头下,先生们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讲课,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电影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却通过先生们的日常点滴,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没有过多的煽情,却让我们在先生们的坚守中热泪盈眶。​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得以透过时光的迷雾,再次感受到那些平凡身影背后所蕴含的伟大精神。他们不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却用知识和信念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他们的精神就像那不灭的文脉星火,穿越时空,照亮了今天的我们。让我们铭记他们为守护中华文脉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让中华文脉的星火永远燃烧,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