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网专为粉丝打造idol触手可及的平台

主页 > 明星 > 香港影视行业多方面现状及演员职业发展观察

香港影视行业多方面现状及演员职业发展观察

2025-04-14 16:32 粉丝网

  近日,香港影视行业的一系列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当前,香港影视行业呈现出明显的衰退态势,TVB 作为行业重要代表,旗下演员境遇不佳。像鲁振顺等资深演员公开呼吁 TVB 高层重视演员待遇问题,直言演员薪酬过低,甚至不及全职洗碗工。现实中,众多 TVB 演员面临片约大幅减少的困境,为维持生计,不少人无奈选择兼职副业,或者直接转行。陈思齐摆摊卖鸡爪、梁珈咏商场卖首饰、沈震轩开网约车、戴耀明到茶餐厅当服务员等例子屡见不鲜。​

  回溯 TVB 的薪酬体系,其长期以 “吝啬” 著称。早年间,邵逸夫和方逸华对拍戏成本严格把控,达到近乎苛刻的程度。剧组申请购买 100 个馒头都遭驳回,理由是公司食堂馒头更为便宜;甚至拒绝为吊威亚道具付费,荒谬理由是 “拍出来看不到威亚线”。受此影响,港产电视剧及早期电影在道具布景方面极为简陋,《神雕侠侣》中用透明塑料布充当瀑布,《寻秦记》《天龙八部》《鹿鼎记》里不同角色身着同款服装,还有广为人知的 “公鸡碗” 频繁出镜。这种 “节俭” 风气的根源在于香港回归前,影视剧投放市场规模有限,电视剧主要面向几百万香港市民,电影虽稍好,但如今发展也大不如前。市场体量小使得成本不断压缩,演员薪资待遇自然难以提升,蔡少芬当红时在 TVB 拍戏一集也仅几百块港币,成名演员纷纷出走也就不足为奇。​

  在演员职业发展方面,香港娱乐圈过往呈现出多样活跃的景象,周润发、周星驰、四大天王等明星不仅涉足电影、电视剧领域,还积极参与节目主持等活动。相比之下,鲁振顺这类基本只专注于电视剧拍摄的演员,其活跃度较低。究其原因,大概率并非得罪人,而是自身能力局限,习惯待在熟悉的舒适圈内。如今,TVB 已告别过去合家欢综艺模式,这一方面是由于旗下艺人计件收费,综艺录制越多支付薪资越高;另一方面,节目录制周期频繁,员工工作压力大,容易引发负面情绪。在市场持续缩水以及流媒体冲击的当下,TVB 与内地影视圈一样,面临内容受众定位的难题。在此背景下,车保罗等老戏骨去当保安后受邀到内地拍网大,马国明感慨内地拍戏收入远超 TVB,佘诗曼、胡杏儿、林峯等相对年轻艺人在内地发展良好。​

  从香港市井文化角度看,其核心为 “捞”,即通过自身能力获取生存权益。演员普遍将演戏当作一种谋生手段,TVB 演员在不与公司演艺活动冲突的前提下,拥有较多自由时间开展副业。许多老戏骨和正值当打之年的演员纷纷转行,江华卖保险、王小凤从商、王玉环任公关经理、陈慧珊当英语教师、李倚红在加拿大做护士等,他们转行后的收入往往高于继续演戏。内地同样存在演员开拓副业的情况,任泉开设连锁火锅店便是典型。内地每年艺术类院校毕业生数量庞大,北漂、横漂等怀揣演艺梦想的人众多,但能在演艺界获得知名度的只是极少数,多数人会从事文员、公关等其他工作。​

  总体而言,演员仅仅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如同社会上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演员不应被局限于一直从事演艺工作。随着影视行业不断发展变化,演员应积极找准人生方向,适时调整职业选择,以适应行业变革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