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俪、董子健等演员主演的电视剧《蛮好的人生》正在热播。
该剧在数据层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云和数据显示,该剧最高时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为19.2%,仅次于《无忧渡》,排名第二。
然而,在口碑方面,观众对该剧褒贬不一。一部分观众认为“娘娘”孙俪重回熟悉的赛道,剧集很有戏剧张力,是不错的下饭剧。部分保险从业者则认为该剧对行业的描写有些片面化,未能深刻反映出行业的真实变化,更像是编剧的“闭门造车”。搜狐娱乐与两位保险从业者进行了对话,听听她们对于这部剧的真实观感。
剧情争议:戏剧化与行业现实的偏差
对于《蛮好的人生》,已经做了五年保险经纪人的荣荣表示很失望。她认为这部剧的编剧依旧在用家庭伦理剧的手法创作保险行业题材剧。
“编剧可能觉得观众喜欢戏剧化的内容,于是设置了一些猎奇情节。比如孙俪饰演的角色,为了拿下保单在朋友圈打造有钱人的人设,对客户死缠烂打,甚至跟踪客户。这种展业方式虽然在保险从业者中可能存在,但绝非行业全貌。”
荣荣指出,电视剧过度强化了保险从业者“不择手段求业绩”的刻板印象,而未展现保险顾问通过风险评估、财务规划等专业服务赢得客户信任的真实场景,“本质上还是在以‘婆妈剧’的思维创作职场剧”。
已经作为保险代理人在行业深耕九年的波波也认为,电视剧对保险从业者开单方式的剧情演绎确实存在夸大的部分。
波波透露,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他们确实会对客户的家庭和财务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大部分客户并不希望别人过多介入自己的生活。尤其是现在的90后、00后客群,他们的社交更为简单,主要围绕保险专业方面交流,很少会涉及跨越生活的私事。
不过,波波也承认,保险行业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行业,从业者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剧中所展现的情况也许确实存在,只是她个人没有接触过。
“一个保险代理人能够从客户手里拿下大单子,一定是他帮客户解决了很多问题,客户出于对他的信任和专业度的认可才会最终成交。”波波说道。
但荣荣提到,剧中孙俪饰演的胡曼黎已经做了二十多年保险,但剧中展现的依旧是她十几年前做保险的那种思维。她认为,保险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业者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剧中却未能体现这种变化。
从业者多元视角:真实的获客与客户维护方式
剧中,编剧用了十来集内容展现保险从业者开单的不易,以及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维护客户关系。那么,现实生活中保险从业者的真实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呢?
波波透露,她的开单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原故”客户,一类是熟人转介绍,还有一类是通过进企业做宣讲活动获客。
除了上述方式,荣荣透露,自己会通过朋友圈、小红书、视频号等社交媒体进行宣传。
剧中董子健饰演的薛晓舟,因为刚入行没有客户,选择去小区发放保险传单,甚至为了拿下一个客户,化身保洁帮人家打扫卫生,化身快递员帮人取快递等。
对于这种传统的获客方式,波波和荣荣都认为,虽然可能还存在,但已经很少了。
荣荣直言:“如今我们已经不是主动找客户,而是通过专业的保险内容分享来被动获客。当你进入一个行业,你肯定是希望在这个行业体面地工作,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而不是靠给人家打扫卫生、拿取快递来获得尊重。”
在客户维护方面,剧中胡曼黎通过在朋友圈打造有钱幸福家庭人设,获得别人的认可,或者通过全身奢侈品证明自己的实力,还有车厢里准备了各式随时准备送客户的小礼物。对于这种客户维护方式,两位保险从业者也觉得与他们的真实工作状态有一些出入。
荣荣表示:“刚入行的时候,我觉得逢年过节给客户送礼物还挺重要的,但现在我已经不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客户关系了。真正高段位的销售,就是通过你的专业能力吸引别人。”
波波则更接地气一些,她会主动为客户提供一些帮助,比如组织一些春游、爬山等活动,创造机会让身边的朋友或者客户进行一些交流。对于有孩子的家长,她则会为他们选择幼儿园、出国读书、留学教育等方面提供一些信息。
当然,她也会定期拜访客户,大概一年见一次,喝个咖啡聊聊天,带个小的伴手礼,或者逢年过节送点小礼物,见面主要是做一些保单方面的整理,看看是不是有一些理赔需要处理,保单方面是否有新的问题咨询之类。
从争议到共识:行业转型期的多元生态投射
《蛮好的人生》中,编剧也用了不少篇幅展现人们对于保险的态度,有不少人觉得保险就是骗人的。
波波表示,九年前刚入行时,确实有不少客户对保险持有怀疑心态,但随着越来越多专业人士进入保险行业,人们对于保险的刻板印象已经转变了不少。
“尤其像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的保险观念非常好。”波波说道。
“不是客户把这个行业搞坏了,而是保险从业者的不专业把行业搞坏了。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专业人士进来,我们就是要扭转这种刻板印象,把保险行业做成一个更高级的行业。”荣荣说道。
让荣荣略微失望的是,大家都在努力扭转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刻板印象,而《蛮好的人生》中的一些剧情却加深了人们的刻板印象,并且在角色人设的塑造上,为了戏剧性而损失了专业性。
“董子健饰演的薛晓舟确实高学历,但没必要天天黑着一张脸,对客户趾高气扬的。而且他在客户即将签约的时候,又不停强调保单对于客户的劣势,这些行为根本就不是一个专业保险人该有的态度。”
荣荣还指出,剧中老艾总要给自己的私生子投保,保障其基本生活,保险人的职责是搞清楚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但剧情却非得在这个事情上扯道德大旗,不做这笔单子,这太没必要了。
不过,对于客户要给私生子投保的行为,波波则有不同的看法。她赞同薛晓舟的选择。
“首先这个事情不符合我们的道德原则,其次从事这么多年保险工作,我深刻明白,保险这个东西并不是你签完单就完了,相反,从签单的那一刻开始,你的服务,需要承担的责任才刚刚开始。”
波波说,“当你帮客户去做一些不符合法律或公序良俗的事情,将来这个东西可能会反噬到你的职业生涯,所以保险从业者不能以金钱为利益中心。”
保险方式和观念或许有所不同,但行业的变化,上述两位从业者都感同身受:在互联网渠道普及的背景下,简单型保险产品逐渐转向线上自助购买,而复杂险种及家庭资产规划仍需依赖保险代理人的专业服务;从业者学历提升非常快,不乏985、211等重点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销售方式也从之前的传统线下转变为各式互联网线上平台。
两位从业者都希望《蛮好的人生》能够向观众展现出保险行业的这些变化,大家致力于“把保险行业做成一个更高级的行业”。
《蛮好的人生》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保险行业转型期多元生态的投射。从业者的批评与包容,既是对艺术创作的反馈,亦是对行业未来的思考。唯有真实呈现行业的复杂性,才能让公众看到保险“解决问题”的本质价值,而非停留在“套路与狗血”的片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