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千山茶客小说的《锦月如歌》,云合评级S+,算是打响了“女将军”古偶的第一枪。
今年以来,落地古偶剧延续着不错的势头,此前《国色芳华》《雁回时》《折腰》《朝雪录》等剧也反响热烈。
在传统仙侠古偶式微的当下,落地古偶却保持住了相对稳定的局面,这背后的原因值得讨论。
不妨从细分题材来看,无论是常青不败的宅斗、探案、武侠、权谋,还是近年格外流行的女商人、女将军,它们的人物塑造和故事风格其实都更符合观众期待,毕竟搞事业与谈恋爱的重要性在如今的古偶剧中已然不分伯仲。
01流行题材更新了
落地古偶中,宅斗、探案、武侠、权谋是当之无愧的常青题材。
制片人林立表示,“在平台主导的制播体系里,这些题材之所以受欢迎是基于大家对过往数据的高度认可。”
回顾近年云合热播期集均破3000的落地古偶,2025年已有《国色芳华》《折腰》《雁回时》《朝雪录》,2024年有《墨雨云间》《九重紫》《惜花芷》《花间令》,2023年有《长风渡》《宁安如梦》《一念关山》《云襄传》《浮图缘》,2022年有《卿卿日常》《星汉灿烂》《梦华录》。
这些反响不错的落地古偶都可归纳在宅斗、探案、武侠、权谋四大题材中,足以证明它们在对应市场的受众基础。在如此丰富的成功案例面前,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片方选择押宝。
林立提到,“从买IP到立项制作,业内历来有跟风的习惯。不管是有S+大戏开拍,还是有小成本黑马剧出现,接着可能就会有其他团队去做同类型和风格的项目。”
然而,题材红利是有限的,观众的热情经不起持续消耗。
以宅斗与探案古偶为例,它们在这两年甚至达到了扎堆播出的程度,而反响有好有坏。
宅斗古偶有《墨雨云间》《惜花芷》《九重紫》《雁回时》一次次逆风翻盘,但也有《似锦》《锦绣安宁》《韶华若锦》等不达预期。探案古偶同样如此,《朝雪录》《定风波》在同平台前后脚播出,但市场反响差距明显。
“每种题材都有相对固定的受众市场,落地古偶的受众市场值得挖掘,但能挖掘多少要看各个项目的本事。”
近些年,以女商人、女将军为卖点的古偶剧迎来集中增长,它们同样是撑起大盘的重要题材。
从《梦华录》《珠帘玉幕》《蜀锦人家》到《国色芳华》,观众对女商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更多项目还在来的路上,如杨紫、韩东君主演的《家业》、网传过刘亦菲主演的《咸雪》等。
女将军则在这个暑期打响了第一枪,周也和丞磊的《锦月如歌》正在热播,宋轶和丞磊的《与晋长安》即将开播,待播的项目还有邓为和李宛妲的《风月不相关》、张凌赫和田曦薇的《逐玉》等。
林立指出,“从主演阵容不难发现,当红演员也更青睐这类题材,自带流量的演员愿意出演,无疑能为项目在过审、招商、宣传等各个环节提供更大的助力。对于落地古偶来说,这也是重要利好。”
02女主就要搞事业
无论是宅斗、探案、武侠、权谋,还是近年流行的女商人、女将军,它们能够契合古偶观众期待的主要原因或许在于,这些题材能让主人公在谈恋爱的同时不忘搞事业。
随着观众对女性角色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视,越来越多偶像剧女主被期待拥有一条相对独立于男主的事业线。而落地古偶的这些细分题材,恰好符合现今观众的普遍需求。
不难发现,在这些落地古偶里,男女主之间往往不是单纯的伴侣关系,更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有的剧集甚至做到了淡化男女主爱情线。
比如《雁回时》站在女本位视角,更加侧重封建宗族背景下的女主成长和女性困境。男女主的婚姻始于一场利益交换,虽然最终萌发了爱情,但主线没有偏离复仇与拯救,也没有热衷于制造工业糖精。
《国色芳华》《折腰》《朝雪录》分别是经商、权谋和探案题材,它们在塑造女主初始形象时都不约而同的突显了“事业脑”这一点,反而有意为男主增添“恋爱脑”的属性,男女主之间同样是事业上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观众对古偶剧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的谈情说爱,这其实也给创作者带来了更多考验。
影视策划苏苏坦言,“很多古偶编剧水平一般,本来写谈恋爱都费劲,更何况要再写一条精彩的事业线,导演和演员亦然。”
既然喊出了女主要搞事业的口号,那么正片中就不该敷衍了事,但很多古偶剧“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如探案对逻辑要求性较高,案件设计既应有现实意义又要环环相扣,但专门做悬疑的编剧可能都没办法次次打动观众,古偶编剧来做更是难上加难。”
《朝雪录》《定风波》《掌心》《长乐曲》等一众探案古偶或多或少都存在逻辑不通的缺陷,案件精彩程度则被认为不如专门以群像探案为卖点的《唐朝诡事录》系列,也不如早些年的小成本黑马剧《御赐小仵作》。
“有的剧虽然打着搞事业的名头做宣传,但正片中事业线如过家家一般儿戏,做来做去都是过时的老套路。”
另外,苏苏认为,“这类古偶剧的扎堆涌现,正在不断消磨题材的新鲜感,后续剧集想要在故事设计上完全避免重复套路,只会越来越难。”
03古偶走出“假大空”
近些年,古偶剧难掩颓势,整体市占率缩水严重。落地古偶尚能维持着热播剧稳定产出的局面,但传统仙侠剧的下滑态势已非常明显。
传统仙侠剧往往是以三界为背景,男女主动不动就要拯救或毁灭苍生,要谈就谈几生几世恋爱的奇幻古偶剧。
相比传统仙侠剧,落地古偶的优势正是不那么“假大空”。
除了女主搞事业符合现代女性独立思想这一点,落地古偶还能融合很多契合现实的议题。
以宅斗剧为例,这类题材聚焦的常是深陷封建桎梏的女性群像,剧情或明或暗都会传达出反封建的理念。角色间的冲突和互助所体现的人情世故、家国观念、亲情伦理等,也都对现代社会有所映射。
苏苏认为,“古偶剧应该避讳空洞的谈恋爱,剧情设计可以适当的反映现代社会,聚焦微观个体。当下性始终是影视创作很重要的一份考量,创作者应当与观众建立共鸣。”
传统仙侠之外,各式各样的奇幻古偶其实也表现不错。
比如捉妖题材的《无忧渡》和穿书题材的《书卷一梦》《永夜星河》,虽然是奇幻世界观,但故事都主要发生在“人间”,《无忧渡》《永夜星河》的群像塑造和单元故事也能引发观众共情,而《书卷一梦》自嘲古偶套路的设计堪称观众嘴替。
当然,在传统仙侠的基础上,也有一些创新仙侠剧出现。
比如今年的《临江仙》和去年的《与凤行》,前者打破线性叙事增加悬疑特色,用离婚仙侠、长剧短剧化等噱头来吸引观众,后者塑造出女主武力值担当的飒爽形象,女A男O式感情也别具特色,最终都取得了理想的播出效果。
这两部剧中也不乏展现人间烟火的桥段,并且注重刻画主配角真实的喜怒哀乐与立场坚守,而非一昧鼓吹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所谓神性。
作为从业者,林立对古偶剧的发展前景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近年长剧市场确实面临挑战,古偶题材也在积极寻求突破。无论是落地古偶还是奇幻古偶,创作端也在努力打破‘假大空’的弊病,接下来的更多项目应该能让观众看到变化。”
他始终认为,“题材没有原罪,观众抗拒的不是古偶,而是粗制滥造的流水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