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网专为粉丝打造idol触手可及的平台

主页 > 电影 > 清明档影片《不说话的爱》:热度与争议并存

清明档影片《不说话的爱》:热度与争议并存

2025-04-07 14:51 粉丝网

  今年清明档期间,电影《不说话的爱》引发广泛关注,上映仅 2 天多,票房便突破 6000 万。这部影片由张艺兴领衔主演,他曾在《孤注一掷》中凭借精湛演技塑造了深陷传销的潘生一角,此次在《不说话的爱》里,张艺兴将为女儿撞车骗保的聋人父亲小马刻画得入木三分。小演员李珞桉饰演女儿木木,尽管初登大银幕,但其富有感染力的哭戏令人印象深刻。此外,黄尧、袁文康等演员也凭借出色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在影片内容方面,《不说话的爱》在多个维度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导演通过长期实地调研,在片中展现了聋人群体遭遇的诸多现实问题,如小马求职时遭受的职场霸凌、木木入学时面临的身份歧视,以及诈骗团伙利用聋人实施犯罪等情节,突破了以往同类影片仅聚焦爱情、友情的局限,深入揭示了聋人群体的生存困境。同时,影片中的法庭戏,深刻揭示了手语翻译与司法系统之间的沟通障碍,以及聋人家庭独特的生存智慧,具有较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在视听呈现上,导演沙漠也做出了创新性尝试。在机场外父女相见、法庭等关键场景中,通过弱化环境噪音、保留关键声响,让观众沉浸式体验聋人的感官剥夺。机场戏中,导演运用混响技术扭曲变形声音,生动外化了父女分离的精神创伤,深入挖掘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然而,影片在收获票房的同时,也饱受争议。从叙事角度来看,前半段堆砌子女入学歧视、职场霸凌、骗保犯罪等冲突情节,却未能构建有效的叙事逻辑,导致观众难以理清事件的因果关系,陷入 “为煽情而煽情” 的误区。“温情日常 + 犯罪悬疑” 的双线叙事不仅未能营造出戏剧张力,反而因前后风格的巨大转变,使观众难以适应,削弱了叙事的连贯性。​

  在人物塑造方面,部分角色的行为缺乏合理动机。例如,黄尧饰演的前妻晓静,从抛夫弃女到争夺抚养权的转变突兀,影片仅用 “无法融入聋人世界” 一笔带过,未能深入探讨健全人与聋人婚姻中的沟通难题,使得角色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

  影片结尾同样饱受诟病。法庭戏中,犯罪团伙成员阿梅因同情小马父女,突然背叛老板并指认其罪行,这种机械降神式的结局,被不少观众认为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总体而言,《不说话的爱》试图在 “父爱救赎” 与 “社会批判” 之间寻求平衡,但最终陷入价值摇摆。影片将聋人群体的生存困境简化为浪漫化的情感表达,回避了聋人群体面临的真实问题,未能引发如《我不是药神》般对伦理和法律边界的深入思考。​

  业内人士指出,真正成功的聋人题材作品,应当摒弃苦难美学的叙事套路,以平等的视角关注聋人群体的主体性。电影创作者需警惕将少数群体的苦难异化为流量噱头的创作倾向,避免用无节制的情感诉求取代理性思考,推动中国电影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