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新文旅电影《风起秋浦河》专家观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1位电影权威专家、影片主创团队以及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围绕影片的艺术价值、叙事手法、市场潜力及其对地方文旅资源的赋能作用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电影+文旅”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电影《风起秋浦河》由刘全玮执导,蒋光耘担任编剧,老戏骨张秋歌、陈友旺领衔主演,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讲述了一对年轻人从相知到相恋、从分离到重逢的爱情故事,以及一对兄弟因童年怆伤而用半生治愈的亲情故事,将于5月23日在全国上映。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安徽省池州市人大党组副书记、市人大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鸿分别致辞,拉开了当天研讨会序幕。
饶曙光指出,新文旅电影作为连接艺术创作与地方发展的桥梁,既要注重影片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也要强化其对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风起秋浦河》以安徽石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故事为基底,以“诗仙”李白五游秋浦河创作的“秋浦十七首”为灵感,聚焦皖南石台县的乡村振兴实践,将山水之美与人文底蕴相融合,为探索“电影赋能文旅”提供了生动样本。
朱鸿在致辞中表示,池州拥有“千载诗人地”的文化底蕴和“生态池州”的自然禀赋,石台县作为池州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山水灵秀与人文厚重于一体。他指出,影片《风起秋浦河》的拍摄与研讨,是池州市推动“以影促旅、以旅彰文”的重要实践,希望借助电影艺术的感染力,让更多人走进池州、了解石台,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乡村振兴。
主创分享环节,该片制片人贺永锋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他和刘全玮导演带领主创团队多次深入石台县各地采风,为剧本创作积累丰富素材以及影片的拍摄制作情况。发行总监卢振君透露该片已定档5月23日在全国上映。影片主演张秋歌、陈友旺和年轻演员赵康玮、赵里京分享了各自塑造片中角色的创作心得。
影片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入分析,大家认为:影片以秋浦河为地理线索和文化符号,将自然风光与人物故事有机融合,展现了中国乡村的时代变迁,其抒情化的叙事风格与现实主义题材形成独特张力,兼具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是一部情感真挚、地域色彩浓郁,兼具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感人作品。针对影片的市场潜力,有专家从发行策略角度建议通过差异化宣传突出影片地域特色,可借助院线、短视频等多渠道联动,结合地方文旅推广活动,提升影片的传播声量和市场影响力。与会专家也指出了影片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会上,石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钱叶勇以“光影赋能文旅融合”为主题,阐述了电影在文旅产业中的“破圈”效应。他表示,石台拥有“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生态优势和“诗仙李白五游秋浦”的文化底蕴,影片的拍摄与传播,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石台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周自意以“影片对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为题,分享了石台县在影视文旅融合中的实践思路。他指出,《风起秋浦河》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石台县对外展示的一张“文化名片”,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石台将以影片为契机,推动“影视拍摄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石台县文旅局副局长陈莹莹现场发布了“跟着电影游石台线路推荐”,结合影片中的核心场景,推出了主题旅游线路,为观众和游客提供“从银幕到实地”的深度体验路径。
与会专家与地方领导共同指出,电影《风起秋浦河》的创作与研讨具有双重示范意义:一方面,影片通过艺术化表达,为文旅融合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内容+地域”深度绑定的实践范例;另一方面,研讨会搭建了电影界与地方政府的对话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的有机结合,为“电影赋能地方经济”探索出可复制的路径。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风起秋浦河》从创作阶段向社会价值转化阶段的重要推进。随着影片的后续上映,石台县有望借助电影的传播力,在全国范围内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这片“山水诗乡”,实现文化传播、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石台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安徽丰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中国儿童电影学会会长黄军,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李春利,《中国电影报》主编张晋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华诚电影电视数字节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江等11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