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韩国最高法院的一纸判决让沉寂已久的娱乐圈再度掀起波澜。据《东亚日报》《体育首尔》等权威媒体实时报道,最高法院正式驳回 YG 娱乐代表杨贤硕的上诉请求,维持二审法院对其判处 6 个月有期徒刑、缓期 1 年执行的定罪判决,这一结果标志着这场历时四年的司法拉锯战终于画上句点。
回溯案件起点,2019年5月,韩国警方在调查艺人吸毒案件时,意外发现 YG 旗下男子组合 iKON 队长金韩彬涉嫌于 2016 年购买并吸食大麻的线索。作为韩国嘻哈音乐的标志性人物,金韩彬的负面新闻迅速发酵,不仅导致 iKON 暂停团体活动,更让 YG 娱乐股价单日暴跌 11%。而杨贤硕被指控在警方调查的关键阶段 ——2019 年 6 月至 7 月间,通过其亲信金某联系该案关键证人 A 某(曾为金韩彬所属工作室职员),在首尔江南区一家高级餐厅的私密包间内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面谈。
据检方提交的录音证据显示,杨贤硕在面谈中多次暗示 “A 某的证词可能影响其在圈内的生存”,并明确要求其 “修正关于金韩彬购买毒品渠道的陈述”。检方指出,这种以职业前途为要挟的行为,已构成《韩国刑事诉讼法》第 152 条规定的 “胁迫证人罪”,属于妨碍司法公正的严重违法行为。
案件审理过程充满戏剧性反转。2021 年 3 月一审中,首尔中央地方法院认为检方提供的录音存在剪辑痕迹,且证人 A 某的证词前后存在矛盾,最终以 “证据链不完整” 判处杨贤硕无罪。这一判决引发韩国网民强烈不满,青瓦台请愿网站上 “要求重审” 的签名数在三天内突破 20 万。检方随即提起上诉,并补充了新的证据 —— 包括杨贤硕与亲信金某的微信聊天记录,其中 “必须让他(指证人)明白利害关系” 等内容成为二审判决的关键依据。
2023 年 11 月,首尔高等法院在二审中认定,杨贤硕的行为已超出 “正常询问” 范畴,构成实质性胁迫,遂改判其有罪。此次最高法院在终审判决书中进一步明确:“作为娱乐公司代表,利用行业地位干预司法调查,其社会危害性远超普通胁迫行为”,这一表述被法律界解读为对娱乐圈权力滥用的严正警示。
对于缓期执行的判决结果,韩国司法专家分析认为,这既考虑到杨贤硕无犯罪前科,也与案件未造成实际司法误判有关。但法律界普遍强调,缓刑并非无罪,杨贤硕的犯罪记录将被永久计入司法档案,这意味着他在未来五年内不得担任公职,且 YG 娱乐若参与政府资助的文化项目,可能会受到资格限制。
事件对 YG 娱乐的影响正在持续发酵。除股价在判决公布后下跌 1.2% 外,公司原定 7 月推出的新人女团出道计划已悄然延期,多个品牌合作方如运动品牌 PUMA、化妆品品牌悦诗风吟等已启动 “风险评估程序”。更严峻的是,韩国放送公社(KBS)已内部通知,将暂时限制 YG 旗下艺人参与公共电视台的大型演出,这对依赖曝光度的偶像团体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在社交媒体上,# 杨贤硕终审 #的话题在韩国 Naver 热搜榜持续占据榜首超过 12 小时,累计讨论量突破 300 万条。有网民翻出 2016 年杨贤硕在综艺节目中 “艺人犯错就该彻底封杀” 的言论进行讽刺,也有粉丝团体发起 “守护 YG 艺人” 的联署活动。韩国演艺制作人协会会长金敏圭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这一判决撕开了娱乐圈权力结构的遮羞布,当资本力量试图凌驾于法律之上时,无论地位多高都必须付出代价。”
YG 娱乐在判决公布后 37 分钟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正式声明,除了 “谦逊接受判决” 的表态外,特别提到 “将全力保障旗下艺人的正常活动不受影响”。但声明中未提及杨贤硕是否会辞去代表职务,这引发业内诸多猜测。据 YG 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董事会已紧急召开会议,讨论设立 “独立监察委员会” 以重塑公众信任,而杨贤硕的职务调整方案可能在下周公布。
这场判决的意义早已超越个案本身。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演艺界伦理规范修订案》的立法进程,拟规定娱乐公司负责人若存在妨碍司法行为,将被永久剥夺行业准入资格。在公众对娱乐圈 “财阀化”“封闭化” 的批判声中,杨贤硕的定罪或许正成为撬动行业变革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