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网专为粉丝打造idol触手可及的平台

主页 > 海外 > 河正宇给粉丝取名为“催情剂” 被质疑后火速删除评论

河正宇给粉丝取名为“催情剂” 被质疑后火速删除评论

2025-07-22 11:54 粉丝网

  

 

  近日,韩国实力派演员河正宇因一则社交平台互动陷入舆论漩涡。这位以《隧道》《与犯罪的战争》等作品奠定演技地位的演员,在个人 Instagram 上为一位姓崔的粉丝取了 “催情剂” 的昵称,原本看似亲昵的互动,却因词语暗含的性暗示引发轩然大波,从粉丝圈内的小讨论发酵成全网热议的公共事件。​

  事件的源头要追溯到7月20日晚。河正宇像往常一样浏览 Instagram 评论区,一位昵称以 “崔” 字开头的粉丝留言:“欧巴能不能根据我的昵称给我取个特别的外号呀?” 这位粉丝的个人主页显示其为二十代女性,头像是卡通形象,过往留言多是对河正宇作品的支持。或许是出于与粉丝互动的善意,河正宇很快回复:“那就叫‘催情剂’吧,和‘崔’发音很像呀。” 这条带着俏皮语气的评论,最初只被少数粉丝注意到,有人觉得 “欧巴好有梗”,甚至跟着玩起谐音梗互动。​

  然而到了21日清晨,这条评论被韩国网民截图发到论坛,争议迅速升级。在韩国语境中,“催情剂”(韩语 “발정제”)是明确指向性唤起的药物,常用于动物繁殖领域,在人类社会语境中使用时,往往带有强烈的性骚扰暗示。有网友愤怒地指出:“就算是谐音梗,也不能用这种侮辱性的词语称呼女性粉丝,这根本不是玩笑,而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论坛热帖《河正宇的 “幽默” 越过了红线》在两小时内获得 5 万点赞,作者写道:“他作为国民演员,应该清楚哪些词语是禁忌,用性相关的词汇给粉丝取外号,本质上是权力不对等下的冒犯。”​

  舆论场很快分裂成鲜明的两派。反对者中,不少女性网民分享了类似经历:“男性总是用‘开玩笑’当借口说低俗话,河正宇的行为就是典型例子。” 韩国女性权益团体甚至在社交平台发起联名抗议,要求河正宇公开道歉,认为 “公众人物的言行会影响社会价值观,这种轻率的表达会纵容性别暴力”。而支持河正宇的一方则认为争议被过度放大:“粉丝自己都没觉得被冒犯,外人何必多管闲事?” 还有人翻出河正宇过往的公益活动,“他一直很尊重女性,这次可能只是一时糊涂”。更有人拿出粉丝的回应截图 —— 那位被取名的粉丝最初回复 “谢谢欧巴,好特别的外号”,以此证明 “当事人没问题”。​

  随着争议白热化,河正宇在21日中午悄悄删除了相关评论,但这一举动被解读为 “心虚”,反而让更多人加入讨论。有网友发现,他的 Instagram 评论区已经关闭了新留言功能,过往的互动内容也被大规模清理,显然团队在紧急应对这场危机。下午三点,河正宇所属的 Workhouse Company 发布正式声明,用公司信笺纸打印的声明中,措辞恳切地写道:“首先向因本公司艺人的 SNS 言论感到不适的所有人士,尤其是当事人表示最深的歉意。河正宇演员已亲自联系该粉丝,进行了真诚的道歉与沟通,获得了对方的理解。” 声明还强调:“未来将对艺人的社交平台运营进行更严格的管理,确保在与粉丝互动中坚守言行边界,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这份声明并未完全平息风波。有网友质疑:“为何只提到‘当事人’?这种言论伤害的是所有女性群体。” 也有人注意到声明中 “获得对方理解” 的表述,猜测粉丝可能在压力下选择妥协。韩国《中央日报》文化版评论员金敏珠分析:“河正宇事件反映了韩国社会对‘幽默边界’的重新审视 —— 公众人物的私人互动也可能成为公共议题,尤其是涉及性别平等的领域,过去被容忍的‘玩笑’,现在正被重新定义为‘冒犯’。”​

  事实上,这并非河正宇首次因言行引发争议。2021 年,他在综艺节目中调侃女性 “穿短裙就是想被关注”,当时也引发过小规模批评,但因团队及时道歉而平息。而此次事件的特殊性在于,它发生在韩国 “MeToo” 运动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公众对性别相关的不当言论敏感度显著提升。有媒体梳理发现,近半年来已有三位韩国艺人因类似 “谐音梗失当” 道歉,反映出娱乐圈对言论规范的迫切需求。​

  事件发酵过程中,那位被取名的粉丝始终未再发声,其个人主页也设置了隐私权限。但网络上的讨论仍在继续,有人翻出河正宇主演的电影《恐怖直播》中他饰演的主播怒斥 “性别歧视” 的片段,对比现实中的言行,讽刺 “戏里戏外判若两人”。也有理性声音呼吁:“应该区分恶意冒犯与过失失言,河正宇的错误在于缺乏对词语敏感度的认知,但不应全盘否定其职业生涯。”​

  到21日晚间,韩国各大娱乐新闻头条仍被此事占据,# 河正宇道歉# #催情剂争议# 等话题的阅读量突破10 亿。Workhouse Company 的电话被媒体打爆,工作人员在接听时反复强调 “艺人正在深刻反省,后续会以实际行动弥补”。有业内人士预测,这起事件可能影响河正宇正在拍摄的新剧《首尔之春》的宣传计划,片方或许会暂时减少他的公开活动。​

  这场由一个昵称引发的风波,本质上是公众人物言行边界与社会价值观碰撞的缩影。对于河正宇而言,从银幕上的硬汉到现实中的争议焦点,短短 48 小时的舆论反转,既是对个人职业素养的考验,也是对韩国娱乐圈言论生态的一次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