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网专为粉丝打造idol触手可及的平台

主页 > 海外 > 奥斯卡提名摄影师爱德华多·塞拉于本周二去世,享年81岁

奥斯卡提名摄影师爱德华多·塞拉于本周二去世,享年81岁

2025-08-23 15:48 爱豆网

  

 

  据《好莱坞报道者》《Variety》等外媒消息,享誉国际的摄影师爱德华多・塞拉(Eduardo Serra)于本周二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 81 岁。这位曾两度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光影大师,用镜头为无数经典影片编织了梦幻的视觉世界,他的离世不仅是电影界的重大损失,更让全球影迷失去了一位用光影讲述故事的 “魔法师”。

  爱德华多・塞拉的摄影生涯横跨半个世纪,从欧洲独立电影到好莱坞商业巨制,他始终以细腻的光影把控、独特的色彩美学,为每一部作品赋予专属的视觉灵魂。1997 年,他凭借与导演伊恩・索夫特雷合作的《鸽之翼》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 在这部改编自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影片中,塞拉以柔和的暖色调勾勒 19 世纪末的伦敦氛围,用朦胧的光影营造出压抑又浪漫的叙事基调,尤其是女主角海伦娜・伯翰・卡特在烛光下的特写镜头,烛光在她眼眸中跳动的细节,至今仍是影史经典的光影瞬间。

  2004 年,塞拉再度凭借《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冲击奥斯卡,这部以荷兰画家维米尔为原型的影片,几乎将 “油画感” 融入每一个镜头。为了还原维米尔画作中标志性的 “暗箱效果”,塞拉放弃了强烈的打光,转而采用自然散射光与柔和的人工光源结合,让画面呈现出如同油画般的细腻质感:女主角斯嘉丽・约翰逊身着蓝色围裙站在窗边的场景,阳光透过纱帘在她身上投下淡淡的光晕,珍珠耳环在阴影中泛着温润的光泽,每一处光影都精准复刻了维米尔画作的静谧与优雅,也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 17 世纪的荷兰画室。

  除了两次奥斯卡提名作品,塞拉的代表作名单更是星光熠熠,覆盖了多种题材与风格。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他一改前作明亮欢快的视觉风格,用冷色调与高对比度的光影,构建出 “魔法世界濒临毁灭” 的紧张氛围 —— 森林逃亡时的幽绿光效、古灵阁金库的冷金属质感、霍格沃茨大战时破碎的光影,都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到剧情的沉重与悲壮,为 “哈利・波特” 系列的终章画上了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句号。

  在《血钻》中,塞拉又切换至粗粝写实的风格,用手持摄影与暖黄的自然光源,捕捉非洲大陆的广袤与残酷:钻石矿区的尘土飞扬、丛林中的斑驳树影、贫民窟里昏暗的灯光,每一处镜头都带着强烈的纪实感,既展现了非洲的原始生命力,也衬托出主角在利益与良知间的挣扎,让影片的主题更具穿透力。而在与导演 M・奈特・沙马兰合作的《不死劫》中,他则以极简的光影对比,用大面积的阴影与锐利的光线切割画面,营造出悬疑、压抑的心理惊悚氛围,主角布鲁斯・威利斯在空荡车站的剪影镜头,至今仍是悬疑片摄影的教科书级案例。

  塞拉的摄影风格从不局限于某一种范式,却始终有着鲜明的个人印记 —— 他擅长用光影塑造人物内心,用色彩推动叙事节奏,从不追求炫技的镜头语言,却总能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画面打动。导演乔・赖特曾评价:“塞拉不是在‘拍摄’画面,而是在‘编织’光影,他能听懂故事的情绪,然后用镜头把这种情绪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得知塞拉去世的消息后,电影界人士纷纷在社交平台表达哀悼。《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导演彼得・韦尔发文:“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温柔的合作者,和他一起工作的日子,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哈利・波特》系列制片人大卫・海曼则表示:“塞拉为‘哈利・波特’终章赋予了灵魂,他的光影让魔法世界的告别更具分量,我们永远感激他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