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春晚舞台上那首充满童真与温情的《吉祥三宝》,像一股暖流,流淌在无数观众心间,让所有人都误以为舞台上的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然而,这甜蜜歌声的背后,却藏着一段曲折又令人心酸的故事。
歌曲爆红后,那清澈甜美的声音俘获了万千听众的心。可鲜有人知,舞台上演绎父女、母女温情的,并非真正的一家三口,而是姑姑乌日娜、姑父布仁巴雅尔和侄女英格玛。事实上,布仁巴雅尔与乌日娜的亲生女儿诺尔曼,彼时正站在镜头之外。因为青春期变声,诺尔曼无法再用稚嫩的嗓音演唱,机缘巧合下,侄女英格玛顶替她站上了舞台。尽管这个真相后来广为人知,但人们对那个用歌声构建起的 “吉祥之家” 的喜爱,却从未因此减少半分。
乌日娜和布仁巴雅尔的故事,要追溯到青春年少的时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内蒙古艺术学院的校园里,怀揣着音乐梦想的两人相遇了。那时的校园里,每逢晚会,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乌日娜有着清亮如泉水般的嗓音,跳舞时身姿轻盈灵动;布仁巴雅尔留着一头潇洒的长发,唱起歌来豪迈大气,充满草原的辽阔之感。共同的音乐爱好,让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从蒙古族长调的韵味,到现代音乐的创新,两人越聊越投机,情愫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生长。
然而,毕业的钟声为这段甜蜜的校园恋情按下了暂停键。乌日娜为了追求更专业的音乐学习,前往北京深造,而布仁巴雅尔则选择留在内蒙古。相隔千里的距离,并没有成为他们感情的阻碍。泛黄的信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思念与牵挂,他们通过书信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乌日娜在信中诉说着学习的收获与困惑,布仁巴雅尔便在回信中给予鼓励与支持,甚至为了让乌日娜安心学习,他省吃俭用,打工赚钱寄给她。异地的日子充满苦涩,但两人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爱,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在 1989 年,这对相恋多年的恋人结束了漫长的异地恋,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婚后仅一年,布仁巴雅尔也顺利调到北京工作,夫妻俩结束了分离的日子,开启了真正的共同生活。
初到北京,生活并不富裕。他们租住在狭小的房子里,为了节省开支,常常要步行很远去菜市场买菜;家里的旧电视时不时就 “罢工”,需要拍一拍才能重新亮屏。可即便生活清贫,乌日娜和布仁巴雅尔从未因钱红过脸。在他们看来,只要能一起唱歌,彼此陪伴在身边,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随着女儿诺尔曼的出生,这个小家变得更加热闹温馨。诺尔曼继承了父母的音乐天赋,从小就喜欢跟着哼唱。乌日娜和布仁巴雅尔也满心欢喜地教女儿唱歌,一家三口常常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2005 年,一个难得的机会降临到这个家庭。朋友邀请布仁巴雅尔制作专辑,他创作了一首充满童趣与温情的歌曲 ——《吉祥三宝》,满心期待能与女儿诺尔曼一起演唱。然而,正处于青春期的诺尔曼,嗓音发生了变化,再也唱不出孩童的纯真与稚嫩。就在一家人焦急万分时,住在家里的侄女英格玛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年仅 6 岁的英格玛,有着宛如天籁般纯净的嗓音,正符合歌曲的需求。于是,布仁巴雅尔抓紧时间与英格玛录制歌曲,将这份童真与美好收录进专辑。
专辑一经发布,《吉祥三宝》便迅速走红,温暖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听众。2006 年,这首歌更是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让全国观众都记住了这个 “吉祥如意的一家”。一夜之间,乌日娜、布仁巴雅尔和英格玛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面对突如其来的 fame,夫妻俩并没有迷失自我,而是继续潜心于音乐创作,还开办了合唱团,免费教孩子们唱歌,希望将蒙古族音乐传承下去。他们的善良与大爱还体现在收养孤儿乌达木这件事上。乌达木失去双亲后,乌日娜和布仁巴雅尔将他接到家中,视如己出,不仅供他读书,还悉心教导他学习唱歌,给予他缺失的家庭温暖。
命运总是难以捉摸,2018 年的一个普通日子,却成为了这个家庭的转折点。布仁巴雅尔突发心脏病,在家中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难以接受,而乌日娜更是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那段时间,她整日将自己关在家里,推掉了所有演出,沉浸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无法自拔。她感觉自己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未来的道路一片迷茫。但在悲痛过后,乌日娜想起了丈夫生前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期望。她深知,布仁巴雅尔最不愿看到她一蹶不振。于是,她擦干眼泪,重新站了起来,继续投身于音乐教育事业。女儿诺尔曼也在此时给予母亲最大的支持,母女俩相互依靠,共同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生活的波澜并未停歇,2023 年,诺尔曼远嫁韩国。婚礼视频中,乌日娜看着女儿幸福的模样,泪水夺眶而出。那泪水里,有对女儿远嫁的不舍,有对女儿未来生活的担忧,更有看到女儿收获幸福的欣慰。尽管心中满是酸涩,但为了女儿的幸福,她选择默默祝福,独自咽下离别的愁绪。从《吉祥三宝》的温情演唱,到生活中的风雨坎坷,乌日娜一家人用爱与坚韧,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人生故事,也让那首《吉祥三宝》的旋律,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