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网专为粉丝打造idol触手可及的平台

主页 > 明星 > 陈妍希将出演上剧场十周年大戏《镜花水月》 坦言是赖声川剧迷

陈妍希将出演上剧场十周年大戏《镜花水月》 坦言是赖声川剧迷

2025-07-17 10:09 粉丝网

  

 

  7月16日的上海上剧场,玻璃幕墙外的阳光被切割成菱形光斑,落在前厅陈列的戏剧海报上。这场为庆祝上剧场十周年而举办的《镜花水月》发布会,从一开始就透着别样的仪式感 —— 赖声川穿着熨帖的深色西装,袖口露出精致的腕表,丁乃竺的米白色旗袍上绣着细碎的兰花,陈妍希一身淡紫色长裙坐在两人中间,指尖轻轻搭在桌沿,目光随着赖声川的讲述不时亮起。当主持人念出 “赖声川第 43 部原创作品” 时,台下响起的掌声里,藏着话剧迷们对 “赖氏戏剧宇宙” 的无限期待。​

  发布会现场的背景板上,“镜花水月” 四个书法字被淡蓝色光晕笼罩,隐约能看见两个女孩的剪影在光影中交错。赖声川拿起桌上的青瓷茶杯,指尖摩挲着杯沿缓缓开口:“这部戏的种子,埋在我心里几十年了。” 他提到父亲的故乡会昌,那个赣江边的小城藏着太多家族记忆 —— 小时候跟着父亲回去时,巷口的老槐树、母亲晾晒的蓝布衫、祠堂里飘出的香火气,都成了后来创作的养分。“我把这些年在两岸三地看到的女性故事,都织进了‘花’和‘月’的命运里。” 他说这两个为母复仇的女孩,其实是无数女性勇气的缩影,“她们不是要凿开仇恨的墙,而是要在黑暗里凿出一道光,让后面的人能顺着光往前走。”​

  坐在旁边的陈妍希听到这里,轻轻点头。她饰演的 “月”,是剧中更内敛的角色,所有的情绪都藏在眼底的波澜里。“第一次读剧本时,‘月’在祠堂里对着母亲牌位说话的那段戏,让我在排练室哭了很久。” 她记得赖声川第一次和她聊角色时,特意带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贴着会昌老照片 —— 穿蓝布衫的妇人在河边捣衣,梳麻花辫的少女背着竹筐走过石板路。“赖老师说,‘月’的骨子里要有赣南女子的韧劲,像赣江的水,看着柔,却能穿石。”​

  饰演 “花” 的窦进则是上剧场的资深演员,从《暗恋桃花源》的小护士做到主角,她对赖声川的舞台美学熟稔于心。“‘花’是火一样的性子,复仇的念头像野草一样疯长。” 她在发布会上分享排练趣事:有场戏需要她和陈妍希在旋转舞台上完成三次身份互换,最初两人总在转身时撞到一起,赖声川没有急着纠正,反而笑着说 “撞得好,生活本来就是不断碰撞的”。后来她们在排练场反复走位,终于找到那种 “既对抗又共生” 的节奏,“就像赖老师说的,‘花’和‘月’不是对立面,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谈及这部戏的体量,赖声川的语气里带着些许自豪。“48 场戏,2 小时内完成所有转换,整个剧场就是一个流动的宇宙。” 他让助手展示了舞台设计图:中央是直径 6 米的旋转台,四周藏着 12 个升降景片,既能瞬间从祠堂切换到江畔,又能让三十年前的回忆与当下在同一个空间重叠。“《宝岛一村》用布景讲时代,《如梦之梦》用环形舞台讲轮回,这部戏要让观众看见时间如何在空间里打结。” 他举例说有场戏,“花” 在现代的便利店买水,转身时货架突然升起,身后变成 1980 年代的供销社,母亲年轻时的身影正在柜台后算账,“这种时空折叠,是戏剧独有的魔法。”​

  台下的记者注意到,陈妍希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怕记不住台词,只好把每个场景的情绪关键词都标出来。” 这是她继 2019 年《大话西游》后重返话剧舞台,每天早上九点准时出现在排练场,和演员们围坐在一起读剧本,经常讨论到深夜。“有次排练到凌晨,赖老师突然说‘停’,然后带我们去剧场外的面馆吃阳春面。” 她记得那天雨下得很大,大家捧着热汤面,听赖声川讲他年轻时在纽约写戏的故事,“那种纯粹为创作疯狂的感觉,太迷人了。”​

  丁乃竺作为上剧场的总监,看着台上的创作者们,眼里满是欣慰。她透露为了这部戏,剧组特意去会昌采风了半个月,收集了上百个真实故事。“有位 80 岁的奶奶讲她年轻时带着妹妹逃难的经历,说‘走不动时就看月亮,月亮在,路就在’,这句话后来成了‘月’的台词。” 这些真实的细节,让《镜花水月》跳出了虚构的框架,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发布会接近尾声时,大屏幕播放了排练片段:旋转舞台上,陈妍希饰演的 “月” 对着空气伸出手,仿佛在触摸记忆中的母亲;窦进的 “花” 则在光影中奔跑,裙摆扫过地面的声音清晰可闻。赖声川说,这部戏最想探讨的,是 “选择” 这两个字。“花和月的复仇之路,其实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岔口 —— 是沉溺过去,还是走向未来?”​

  当被问到对票房的期待时,赖声川摇了摇头:“好的戏剧像种子,播下去就会自己生长。” 而陈妍希望着背景板上的剧名,轻声补充:“对我来说,能在赖老师的戏剧宇宙里,做一颗发光的星,就足够了。”​

  9月29日至10月5日,这场凝结着乡愁与勇气的《镜花水月》将在上剧场首演,随后还要去往武汉、杭州。或许就像赖声川说的,每个走进剧场的观众,都会在 “花” 与 “月” 的故事里,看见自己人生的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