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杜淳的妻子王灿在情感观察类节目《婚前 21 天》的特别企划中,罕见谈及与杜淳相识相恋的往事,大方承认当年是自己主动迈出第一步。这段打破 “男追女隔层山” 传统叙事的分享,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王灿主动追求杜淳 #话题阅读量单日突破 3.6 亿,关于 “女性主动追爱是否掉价” 的讨论再度升温。
节目中,王灿穿着米色针织衫,坐在洒满阳光的客厅沙发上,语气轻松地回忆起 2019 年初识杜淳的场景。当时两人因朋友聚会相识,她对 “看起来有点高冷” 的杜淳颇有好感,却发现对方似乎对自己并无特别印象。“散场后我纠结了整整三天,最后还是没忍住,给他发了条信息。” 王灿笑着说,那条信息她编辑了两个小时,内容是 “今天谢谢你送我回家,你车上的歌单挺不错的”,既没表露心意,又留了继续聊天的余地。
这段 “迂回式主动” 的心理活动被她描述得细致入微。王灿坦言,作为传统家庭长大的女孩,主动联系异性需要极大勇气:“发信息前我问了闺蜜三个问题:会不会太刻意?他会不会觉得我不矜持?如果他不回怎么办?” 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的,是闺蜜的一句话:“错过比被拒更可惜。” 她透露,最初一个月里,自己总是找各种 “合理借口” 开启对话 —— 分享相似的音乐喜好、请教健身技巧、甚至转发杜淳家乡的天气预报,“像解谜一样试探他的态度,既怕他察觉,又怕他毫无反应”。
这种 “克制的主动” 引发强烈共鸣。不少女性网友在评论区分享类似经历:“太懂这种心情了,发完信息就秒变窥屏狂魔,对方回个‘嗯’都能开心半天”“主动不等于倒贴,王灿这种保持体面的追求方式值得学习”。演员张歆艺在节目弹幕中留言:“敢爱敢说才是新时代女性该有的样子”,被网友赞为 “人间清醒”。
然而伴随赞誉而来的,还有尖锐的争议。部分网友将 “主动追求” 曲解为 “刻意勾引”,在社交平台用 “倒贴”“不择手段” 等词汇攻击王灿。有极端言论甚至翻出两人恋爱期间的照片,恶意揣测 “她肯定用了什么套路”。这些声音迅速引发反噬,作家苏芩发文驳斥:“把女性主动表达好感污名化为‘勾引’,本质是对女性情感自主权的剥夺。”
事实上,王灿的分享中藏着对 “主动” 的清醒认知。她在节目中强调,自己的主动始终保持着底线:“我从没想过死缠烂打,发三次信息他没认真回应,我就会退回朋友位置。” 她透露,杜淳最初的回应并不积极,甚至有过三天不回信息的情况,“那段时间确实很受挫,但我告诉自己,喜欢是我的事,接不接受是他的事,不能因为被冷落就否定自己”。这种 “爱得坦诚,也爱得有尊严” 的态度,让许多网友直呼 “三观太正”。
这段往事的甜蜜结局,更让王灿的主动显得尤为珍贵。两人如今结婚三年,育有一女,杜淳在另一档节目中曾坦言:“多亏王灿当初没放弃,我这种慢热型的人,错过了可能就真的错过了。” 他分享了一个细节:王灿曾寄给他一本自己手写的诗集,扉页写着 “有些风景,想和你一起看”,正是这个温柔又坚定的举动,让他下定决心正视这份感情。
事件发酵后,关于 “情感中的主动性” 的讨论延伸至社会层面。中国妇女报评论指出:“当‘男追女’不再是唯一脚本,当女性敢于在情感中表达真实需求,这本身就是进步。将‘主动’等同于‘掉价’,是陈旧婚恋观的余毒。” 数据显示,近五年 “女性主动求婚” 的相关话题搜索量增长 217%,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 “爱要大声说出口” 不分性别。
节目中最动人的一幕,是王灿展示当年与杜淳的聊天记录截图。其中一条信息显示,她在跨年夜发去 “新年快乐”,杜淳隔了两小时回了一张烟花照片,她秒回 “好美”,随后又补了一句 “明年有机会一起看吗?”—— 既表达了期待,又给了对方拒绝的空间。这种分寸感,或许正是她能打破偏见、收获幸福的关键。
随着热议持续,王灿的社交媒体粉丝量三天内增长超 50 万,许多人留言 “被姐姐的勇气圈粉”。她在最新动态中写道:“喜欢一个人,就像种下一颗种子,你得先浇水施肥,才知道它会不会发芽。主动不是卑微,是对自己心意的尊重。” 这番话,或许能给更多在情感中犹豫的人带来勇气。
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碰撞的今天,王灿的故事像一面镜子:它照见了部分人对女性主动追爱的偏见,也映照着越来越多人对 “真诚高于套路” 的认同。正如网友所说:“比起‘谁先主动’,更重要的是‘是否真心’—— 王灿的勇敢,从来不是莽撞,而是对爱情最纯粹的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