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她在一场直播中,语气带着难以释怀的轻颤,眼尾泛起细碎的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麦克风边缘,才缓缓揭开了初中时那段被阴影笼罩的记忆。直播间里的打赏特效还在不断闪烁,与她声音里的沉重形成奇妙的割裂,仿佛隔着十几年的时光,那场发生在音像店前的暴力仍在隐隐作痛。
她说,那时刚过十四岁生日,梳着齐耳短发,校服领口总系着歪歪扭扭的蝴蝶结。只因在放学路上,对递来情书的男生说了句 “对不起,我想先好好学习”,便成了被针对的导火索。对方是班里出了名的 “小霸王”,平日里就爱拉帮结派,被拒绝的当晚就在 QQ 群里吆喝着要 “教训这个不知好歹的丫头”。第二天午后,放学铃声刚响过三分钟,张予曦抱着刚借的《哈利波特》走出教学楼,就看见音像店玻璃门后晃荡着七八条穿着同款校服的身影,为首的男生正用手指点着她的方向,嘴角挂着不怀好意的笑。
那家音像店是 90 后学生的集体记忆,门头挂着周杰伦的海报,玻璃柜里码着一排排磁带,《七里香》的旋律正从老式音响里飘出来。平日里总有学生攒着零花钱来淘碟,老板会坐在收银台后慢悠悠地擦拭唱片。可那天,老板不知被什么事叫走了,店里空无一人,成了天然的 “围猎场”。张予曦下意识想转身跑回教室,却被从侧面冲出来的男生拽住了书包带,帆布鞋在光滑的地板上打滑,整个人踉跄着撞在货架上,磁带哗啦啦掉下来,砸在她脚边。
她至今记得自己穿了条新洗的白色运动裤,是妈妈特意去批发市场挑的,裤脚还绣着小小的樱花图案。被推搡着靠墙站定时,白色布料上很快沾了灰,膝盖处被货架棱角硌出深深的褶皱。为首的男生先踹了过来,力道不大却带着羞辱的意味,鞋尖蹭过她的小腿。紧接着,其他人像被点燃的引线,轮流上前抬脚 —— 有人踹在大腿,有人踢向膝盖,还有人故意用鞋跟碾过她的脚背。七八个脚印在白色裤子上晕开灰黑色的印记,像雪地里被踩脏的梅花。
“他们几个一人给我来了一脚”,张予曦说到这里时,直播镜头刚好扫过她交握的双手,指节泛白。她没说自己当时有没有哭,只说后来老板回来撞见这一幕,呵斥着把男生们赶走,蹲下来帮她捡磁带时,发现她的脚踝已经肿起老高。那天她是瘸着回家的,妈妈问起就说体育课崴了脚,晚上躲在被子里偷偷哭,听着窗外的蝉鸣,觉得整个夏天都变得灰蒙蒙的。
这场霸凌像颗埋在心底的石子,硌了她许多年。后来每次路过音像店,她都会下意识加快脚步;看见穿白色裤子的女生,总会想起那天的自己;甚至在娱乐圈站稳脚跟后,遇到示好的异性仍会莫名紧张。直播时,有弹幕问 “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她沉默了很久才说:“那时觉得是自己的错,好像长得显眼就是罪过。”
这段经历被曝光后,# 美貌不该成为原罪 #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有网友分享类似遭遇:有人因长得高被起侮辱性绰号,有人因皮肤白被故意泼墨水,还有人因成绩好遭人堵在厕所里剪头发。这些看似荒谬的霸凌理由,背后藏着的是施暴者的嫉妒心、控制欲,以及校园里尚未健全的保护机制。
更令人揪心的是,张予曦并非个例。教育部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校园霸凌事件的起因与 “外貌、成绩、家境” 等无关痛痒的特质有关。这些本应是闪光点的特质,却在扭曲的环境里成了被攻击的靶心。就像那首被打断的《七里香》,本该象征青春的美好,却成了暴力现场的背景音。
如今的张予曦已经能坦然讲述这段过往,她说出来不是为了卖惨,而是想告诉所有正在经历类似困境的孩子:“错的从来不是你的美貌、你的优秀,而是那些挥舞拳头的人。” 直播间里,弹幕刷起一片 “心疼”,有人点亮了满屏的星星特效,像在为当年那个穿白裤子的女孩,补一场迟来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