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网专为粉丝打造idol触手可及的平台

主页 > 音乐 > QQ音乐回应张碧晨仍是《年轮》原唱:内部很重视已反馈

QQ音乐回应张碧晨仍是《年轮》原唱:内部很重视已反馈

2025-07-30 09:53 粉丝网

  

 

  近日,一首发行九年的 OST 引发的版权争议持续升温。作为现象级剧《花千骨》的爆款插曲,《年轮》因短视频博主旺仔小乔的一句言论掀起舆论漩涡,随后张碧晨方、汪苏泷方及音乐平台的多轮角力,让 “原唱” 定义、版权归属等行业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争议的导火索始于 7 月中旬。00 后歌手旺仔小乔在某直播平台翻唱《年轮》时,有观众弹幕提问 “这不是汪苏泷的歌吗”,她随口回应 “原唱不是汪苏泷哦”,并补充 “一直以为是张碧晨老师的原唱”。这段不到 10 秒的对话被截取传播后,迅速在社交平台发酵 —— 汪苏泷粉丝指出,《年轮》由汪苏泷包揽词曲创作,且 2015 年剧集宣传初期曾释出他的 demo 版;张碧晨粉丝则强调,电视剧正片及原声大碟中均由张碧晨演唱,“原唱” 应指首次正式发行的演唱者。双方在评论区展开拉锯,# 年轮原唱到底是谁 #话题单日阅读量突破 3 亿。​

  面对愈演愈烈的争论,张碧晨工作室于7月25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首次明确立场:“张碧晨是《年轮》唯一合法原唱。2015 年受制作方邀请录制该曲,录音版权及邻接权归属清晰,且拥有歌曲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演唱权。” 声明中特别附上当年的录音合同关键页截图,显示其演唱授权范围包括 “电视剧播放、音像制品发行、数字平台传播” 等全部场景,并强调 “从未有任何第三方获得过该歌曲的原唱授权”。​

  然而这份声明并未平息争议。7月27日,汪苏泷所属的大象音乐集团发布措辞强硬的回应:“汪苏泷作为《年轮》唯一词曲作者,依法享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及获得报酬权。鉴于目前存在的版权混淆情况,我方已正式通知所有音乐平台及使用方,收回《年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表演权授权,直至相关争议厘清。” 公告中还提到,2015 年汪苏泷曾与剧方约定 “保留 demo 版的传播权”,但近年发现多个平台将其 demo 标注为 “翻唱”,“严重损害了词曲作者的合法权益”。​

  授权收回的消息让事件升级。有网友发现,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平台已暂时下架《年轮》张碧晨版本,仅保留纯音乐伴奏;但截至 7 月 29 日晚,QQ 音乐仍在首页推荐该歌曲,且播放页面清晰标注 “原唱:张碧晨”,专辑信息栏也明确写着 “《花千骨》电视剧插曲 原唱:张碧晨”。这一 “例外” 被截图发至微博后,再度引发热议 —— 有网友质疑 “QQ 音乐是否未收到收回授权通知”,也有人猜测 “平台与张碧晨方存在特殊协议”。​

  7 月 30 日凌晨,QQ 音乐官方客服在私信回复用户询问时给出正式回应:“关于《年轮》原唱标签问题,平台内部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反馈至版权及内容部门核查。根据平台规则,‘原唱’标签需由注册音乐人上传歌曲时提交完整的版权证明文件(包括录音著作权、演唱授权书等),经审核通过后自动生成。目前该歌曲的标签信息系依据早期获得的版权文件标注,后续将根据版权方最新说明进行调整。” 客服同时透露,平台正与汪苏泷方、张碧晨方及剧方沟通,“争取尽快明确信息”。​

  这场争议的核心,实则是行业对 “原唱” 定义的认知差异。音乐版权律师李静在接受采访时解释:“法律层面并无‘原唱’的明确定义,行业惯例中‘原唱’通常指首次以商业形式发行该歌曲录音制品的演唱者,因此张碧晨作为电视剧原声的首唱者,被标注为‘原唱’具有合理性;但词曲作者对作品的核心权利不可替代,汪苏泷方收回授权的行为,是行使著作权的合法手段。” 她进一步指出,2015 年 OST 版权市场尚未规范,“很多合同未明确区分‘演唱权’与‘著作权’的边界,这为如今的争议埋下伏笔”。​

  《年轮》的创作背景也被网友重新梳理。据汪苏泷早年访谈,这首歌是他为《花千骨》量身打造,“写了三版才通过,女主的隐忍与宿命感很难用旋律表达”。而张碧晨在 2015 年的采访中提到,录制时特意调整了唱腔,“用气声处理副歌部分,想体现那种易碎的美感”。该剧播出时,张碧晨版本随着剧情爆火,连续三个月霸占各大音乐榜单冠军,而汪苏泷的 demo 版仅在小范围流传,这也导致许多年轻听众只知其演唱,不知其创作。​

  事件发酵期间,多位音乐人也公开表达看法。歌手胡夏在直播中说:“OST 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就像父母和孩子,前者赋予生命,后者赋予灵魂,没必要争高下。” 音乐制作人王佳宁则在朋友圈感慨:“这事儿提醒行业,以后合同必须写清‘原唱’定义、各版本权益划分,免得多年后扯皮。”​

  截至发稿,QQ 音乐仍未调整《年轮》的原唱标签,但播放页面已新增 “版权信息核实中” 的提示。汪苏泷和张碧晨的社交平台均未直接回应此事,前者最新动态是分享新专辑创作花絮,后者则转发了公益活动宣传。这场横跨九年的版权博弈,或许还需等待更清晰的法律界定与行业共识。而对于普通听众而言,就像网友 “听歌而已” 的评论:“不管标签怎么改,那句‘圆圈勾勒成指纹,印在我的嘴唇’响起时,回忆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