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正当防卫》最新更新的剧情中,李沐风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余生的决定 —— 他正式提起申诉,坚决要求法院重新审理十四年前的案件,撤销原审的有罪判决。这个决定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沉寂多年的生活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对于这场迟来的申诉,李沐风心中怀揣着天大的期待。这份期待,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既是他对过往的交代,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十四年前的那个盛夏,阳光刺眼得让人睁不开眼,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过后,“杀人犯” 这个冰冷刺骨的标签就牢牢地贴在了他的身上。那时的他还是个青涩的少年,人生才刚刚展开画卷,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写。
十四年来,他的人生轨迹被硬生生扭转。在监狱的高墙内,他度过了漫长而灰暗的时光,每天面对着冰冷的铁窗和单调的生活,学会了在压抑中隐忍。出狱后,他拼尽全力想要融入正常生活,跟着老工匠学了一手修鞋的手艺,在街角租了个小小的摊位,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可 “杀人犯” 这三个字,就像一顶无形的帽子,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如影随形,结结实实地扣在他的头上,压得他喘不过气。
因为这场牢狱之灾,恢复自由后的李沐风,生活里布满了荆棘。继父每次看到他,眼神里都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嫌弃,家里的大小事务从不让他插手,甚至吃饭时都懒得和他说一句话。他曾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一个手工技艺大赛,明明作品在技艺和创意上都名列前茅,却因为评委知道他的过往,带着有色眼镜给出了 “品行有亏,不予入选” 的评价。更让他难堪的是,哪怕只是在街上游走,只要遇到例行检查的公安民警,他总会被单独叫到一旁盘查许久,身份证被反复查验,眼神里的审视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
人心中的成见,果然是一座无形的大山。李沐风无数次在深夜里对着镜子发呆,看着镜中那个眼神疲惫、脊背微驼的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这次听证会,彻底摘去 “杀人犯” 的帽子,从此能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地做人,能在阳光下抬起头,和街坊邻居笑着打招呼,能让继父对他露出哪怕一丝认可的目光。
听证会当天,李沐风特意穿上了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眼神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憧憬,显得踌躇满志。他坐在被告席上,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等待着为自己正名的时刻。然而,听证会刚刚开始,意想不到的戏剧性场面就骤然上演 —— 关键证人梅筝在陈述环节当场翻供。她站在证人席上,脸色苍白,声音却异常坚定,不仅矢口否认自己当年曾被周林骚扰,还当众哽咽着说:“周林是个好人,当年他从没有伤害过我。”
这突如其来的反转,像一道惊雷在听证会上炸开,将李沐风劈得外焦里嫩。他猛地从座位上弹起,眼睛瞪得滚圆,嘴巴微张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大脑一片空白,耳边只剩下嗡嗡的鸣响。他死死地盯着梅筝,仿佛第一次认识她一样,心里翻江倒海:怎么会这样?十四年了,她怎么突然改变说辞了?那我这十四年的罪岂不是白受了?
按照梅筝的说法,当年案发的现场,除了周林、李沐风和她自己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神秘的第四人 —— 张源。这个名字一出口,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而更让人震惊的是,梅筝提到的张源,正是十四年后被江婷杀掉的那个家暴男前夫。这个巧合像一条无形的线,将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案件紧紧缠在了一起。
随着梅筝的翻供,更多被尘封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周林与张源的形象仿佛来了个彻底的调换。原来,当年在学校里横行霸道、飞扬跋扈的校霸根本不是周林,而是张源。梅筝回忆说,张源是她的学弟,从入学起就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送花、堵路、写情书,无所不用其极。在被她多次明确拒绝之后,张源内心滋生出 “得不到就毁灭” 的扭曲想法。于是,他以周林的家人相威胁,逼迫性格懦弱的周林对梅筝进行骚扰,想借此毁掉梅筝的名声。而这一切,恰好被路过的李沐风看到,他以为周林在欺负梅筝,便冲上去阻止,混乱中才发生了意外,让他阴差阳错沦为阶下囚。
梅筝说到这里时,早已泪流满面:“这些年我每天都活在愧疚里,是我当年太害怕张源的威胁,才没有说出真相,让李沐风替人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 她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真相之门,也让李沐风的案件瞬间变得错综复杂。
听证会上一片哗然,法官和陪审员们低声议论着,李沐风的律师立刻要求传唤与张源相关的证人,彻查当年的隐情。而李沐风坐在那里,从最初的震惊慢慢回过神来,眼神里既有疑惑,又有一丝重新燃起的希望。他知道,这场申诉之路远比想象中曲折,但真相的曙光已经出现,无论接下来要面对多少困难,他都要坚持下去,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窗外的阳光透过法庭的玻璃窗照进来,落在李沐风的脸上,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微微弯曲的脊背。这场迟到了十四年的正义,或许终于要在层层反转后,迎来揭晓的时刻。而张源这个名字的出现,不仅牵扯出当年案件的真相,更让人不禁猜测,他的死与十四年前的往事之间,是否还隐藏着更深的联系。